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论文 »

重大突发事件的法律规制建设之我见/牛建国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3 19:36:58  浏览:9207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重大突发事件的法律规制建设之我见

牛建国 彭传雨


  内容提要: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不断,洪水、SARS、雪灾、地震、甲型H1N1,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也频繁的发生自然灾害和恐怖袭击,面对种类日益繁多的重大突发事件,如何及时有效调集人员、财政及各方面力量进行救援,成为了关系我国社会稳定和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的研究目的正是通过对我国突发事件现有相关法律制度研究,联系我国现实环境,找出适合的改良方案,进一步完善我国的重大突发事件相关法制建设,以应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最大限度减少国家和人民的损失。(全文共9865字)
关键词:法律、重大突发事件、危机、应急管理

引言
  近年来,各种重大突发事件的频繁发生,随之产生的如何有效应对重大突发事件问题成为了全世界都在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想要以最有效的手段应对重大突发事件,使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降至最低,用最短的时间恢复社会秩序,建立完善的重大突发事件法律制度无疑是重中之重。
  虽然近年来我国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法制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早于97年就己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以下简称《防震减灾法》),又于07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对应法》(以下简称《突发事件应对法》),但通过2008年汶川地震的实际运行来看,其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本文通过对我国的重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法律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结合现有相关立法,提出我国重大突发事件立法的建议,力求使我国的相关法律体系得到更好的完善。
  一、重大突发事件基本理念
  (一)重大突发事件的概念、特点及分类
  近年来,随着各种灾害频发,“重大突发事件”这一词语被越来越频繁的使用于各种场合。但对如此高频使用的一个词语学界至今都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也许正是因为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重大突发事件”这个高频词汇,在很多场合下都被滥用。而且,与国际上诸如此类的平行概念在转换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不准确性。另外,由于重大突发事件这一词语本身存在着一定的概括性,使得其范围及分类就显得愈加的模糊和混乱。
  1、重大突发事件的概念
  关于这一词语的概念,比较有代表性的解释是欧洲人权法院作出的,即“一种特别的、迫在眉睫的、影响全体公民,并对整个社会的正常生活构成严重威胁的危机或者危险局势”。
重大突发事件在美国又被称为重大紧急事件,美国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定义大致可以概括为:由美国总统宣布的,在任何情形、任何场合下、在美国的任何地方发生的需要联邦政府介入,提供补充性援助,以协助州或地方性政府挽救生命、确保公共卫生、安全和财产或减轻、转移灾难所带来的威胁的重大事件。
我国法律领域内“重大突发事件”的概念和范围,历来较为模糊。在不同的法律部门中,通常有着截然不同的含义。如在《刑法》和《红十字法》中,其通常指代“重大自然灾害”;在《人民警察法》中,则指“严重违反社会治安的事件”;在《国防交通条例》中又特指“突发的战争、武装冲突等”。 可见,重大突发事件这一法律概念在我国的法律领域仍属于一个界定较为不明确的非专业性词语。直至《突发事件应对法》颁布,这一概念才稍显明确。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照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而根据突发事件的危害程度、影响范围来分,又可分出重大突发事件。
  2.重大突发事件的特点
  重大突发事件,虽然种类繁多、形态各异,但其既然能够作为一类事件的统称,必然有着某些内在的联系和相近的特点。本文认为,重大突发事件主要存在以下几种主要的特点:
第一,发生的突然性和不可预测性。所谓“突发事件”,当然最主要的特征还是集中在“突发”二字上,延展开来讲,主要就是其发生的突然性和不可预测性。这类事件的发生,往往都超出人们的预料和想象,没有任何征兆,也无法给人们充分的时间进行应对准备。这就是突发事件在处理上要比其他常规事件棘手得多的原因所在。
  第二,后果的严重性。既然是“重大突发事件”那么其特点之一必然要落脚到“重大”二字上,因此重大突发事件,必须还要具备后果的严重性,也就是说,这件突然发生的事,还必须足以造成严重的后果,对一定数量的人、一定数量的财产或是足够多的社会一部分造成深远的影响。
第三,处理的紧迫性。重大突发事件,因为是突然发生的,人们对其到来完全没有准备,如果不能及时处理好这件事情,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因此,要想有效的抑制住这些突如其来的灾难,速度无疑是必不可少的。因此,重大突发事件,还有一个非常鲜明的特点,就是处理上的紧迫性。
  3.重大突发事件的分类
  之前很多学者以及各类学术论著都根据其发生机理、严重程度、应对方法的不同,对重大突发事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类。而根据我国07年新颁布的《突发事件应对法》,结合众多的学术观点,可以对重大突发事件作如下分类:
  第一,重大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损失严重的干旱洪涝、霜雨雷电、火灾地震等大自然加诸于人类身上的灾害。如98特大洪水、5 12汶川地震等。
  第二,重大事故灾害。主要涉及一些人为因素造成的重大生产安全性事故。如山西煤矿塌方、杭州地铁塌陷事故等。
  第三,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特指关系人们生命及健康的疾病类重大突发事件。如我国03年的SARS、09年甲型H1N1。
  第四,重大社会安全事件。这类突发事件通常与政治军事暴动有关。具体包括一些游行、恐怖袭击等。
  对重大突发事件进行合理的分类,有利于政府及有关方面在研究并制定相关应对策略时能够因“事”而异,有效提高对重大突发事件的防御水平,加大解决力度,尽可能的降低重大突发事件对社会造成的危害。
  (二)重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涉及的宪法及行政法问题分析
  重大突发事件的爆发,如果处理不当,往往会贻误危机处理的最佳时期,从而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有效的对重大突发事件进行控制,就显得弥足重要。世界上不同国家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处理模式相差很大。美国主要以联邦应急计划为法律基础,总统直接领导,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等核心机构协同运作;日本主要由内阁总理负责,内阁官员直接管辖,力求做到国防安全危机管理与防灾减灾为一体。
  由于历史及现实等多种原因,导致我国的行政法起步较晚,虽然早在唐朝时期就己经开始出现行政法典,但与现代意义的行政法之间存在着本质的不同。我国直到70年代末、80年代初才涌现出一批研究行政法的专家,现代意义的行政法概念才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而我国的宪法,大多是对社会制度及体制进行了原则性的广义规定,对其中的细节性规定又相对缺乏。这样一种大的法律环境导致我国在重大突发事件处理上实行的是政府管理模式。虽然重大突发事件的政府管理模式具备了诸如速度快、资金足、协调性高等优点,但作为一个法律工作者绝不能仅以客观的效果来评价政府的行政管理行为的恰当性,这当中的很多措施对社会的正常秩序重新予以调整,涉及方方面面的法律问题,有的甚至涉嫌执法违法,应该引起法学界重视。而且在当今法治优于人治的大环境下,这种传统的重大突发事件管理模式由于缺乏相关的法律依据及授权,而显得有些“先天不足”。因此,将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由政府模式上升到法律模式,是十分必要的。
  1.权力的制约
  孟德斯鸠曾经在《论法的精神》中说过:“要防止权力滥用,就必须用权力制约权力”。由此可见,失去约束的权力,必然导致权力的滥用。行政权力应当也必须受到制约,在法律界基本已经不存在任何异议了。所不同的是,处于重大突发事件爆发的特殊时期,被法律授予的行政权力较之普通的行政权力通常具有更强的集中性和扩张性,只有这样,才能对紧急出现的重大突发事件进行强有力的控制。那么,这种处理重大突发事件的更加强有力的行政权力是否需要制约呢?资产阶级法学家认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到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 由此可见,即使是重大突发事件爆发的特殊时期,行政权力也是需要制约的。
  2.人权的保护
  政府权力的运行和法律的实施,目的都在于对人权的保护。积极、快速、有效的对重大突发事件进行处理和控制,归根到底,也是体现了现代法治和民主对人权的尊重和保护。在现代宪政思想的指导下,人权保护无疑对重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法律制度构建提供了一个正当且合理的立足点。
  3.权利的限制
  在重大突发事件爆发这一紧急特殊情况下,行政权力的集中和扩张必然意味着民众权利的缩小和限制。但应当看到的是,此时小范围民众权利的部分剥夺,目的在于使得更多的人的权利得到更好的保护。因此,立法上对此时个别民众部分权利作出适当限制也是正当合理的。
 二、我国重大突发事件法制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近几年来我国在重大突发事件立法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很多领域还存在着不足,已有的法律、法规也在实施时发现一些急待改进的地方。具体而言,我国的重大突发事件法制建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现有法律适用上的混乱与冲突
  我国现有的重大突发事件法律、法规层次相对混乱,既有全国人大制定的法律,也有诸多的行政法规及部门规章。另外重大突发事件本来就种类繁多,适用的法律也各不相同。因此,造成了重大突发事件法律适用上的混乱局面。
  本文仅以水资源及防洪这一类重大突发事件可以适用的法律、法规为例进行说明。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的真正意义上的全国性法律有《水法》、《防洪法》,行政法规有《防汛条例》、《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蓄滞洪区运用补偿暂行办法》、《军队参加抢险救灾条例》等。其余的部门规章以及众多的地方性规章暂且抛开不谈,再另加一部广泛适用的《突发事件应对法》。如此纷繁复杂的法律,在水患发生的紧急时刻,如何选择最有效的法律、法规适用,已非一件易事了。
  (二)重大突发事件立法空白领域
  在重大社会安全突发事件类相关法律、法规中,虽有《戒严法》,但从各国实践来看,其主要适用于国内非常严重的动乱、暴乱或骚乱。在发生一些小规模民众性骚动时,适用《戒严法》只会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因此,现阶段我国急需一部主要针对国内小规模武装冲突的法律、法规。
恐怖袭击属危险级别较高的重大突发事件,但由于历史和国情等诸多原因,与美国、中东等其他国家比较,我国属于恐怖袭击爆发频率相对较小的国家。但自从美国“911”恐怖袭击以来,恐怖袭击的风潮逐渐在世界各国兴起。据不完全统计,仅2003年上半年,陕西西安共发生恐怖爆炸案11起,既遂4起、未遂2起、恐吓5起。 由于我国一直以来缺乏应对恐怖袭击的实战经验,因此国内目前对恐怖袭击的应对方案仍停留在反恐训练等事务层面。虽然我国也参加了一些有关反恐怖的国际条约,但根据国际惯例,国际法并不能作为我国的国内法直接应用,还需要转化成相关的国内法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严格来讲,我国还没有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反恐怖法,可谓是我国突重大发事件类法律、法规的一大空白。
  (三)常设性应急机构的缺位
  重大突发事件类应急法律、法规的内容固然重要,但具体适用效果如何,还要看实施机构的设置及运作。目前看来,我国重大突发事件应急类法制建设工作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和成绩,但仍然没有一个具体的处置有关突发事件的常设性应急机构。事实上,想要及时有效的处置重大突发事件,需要上下左右多个部门的联合作业,此时,一个能够有效协调各个部门应急工作的常设性应急机构的设置就显得尤为重要。
  (四)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紧急行政权力的授予及规制不具体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浅议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旁听制度的设立


在我国,“人大”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依法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享有立法权和法律监督权,有权对人民法院的工作实施监督,“政协”则代表各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发挥参政、议政的作用,实施民主监督,也有权对人民法院的工作提出质疑。事实上,常常出现“人大”、“政协”对人民法院的工作,包括个案提出意见,要求整改,要求回复。在人代会期间,人民法院也不得不花时间针对人大代表的提案作大量的解释工作,弄得不好还会导致“人大”对人民法院的工作不满意。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百二十六条规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人民法院与“人大”、“政协”的关系该怎样处理?怎样才能处理好?这实在是一个关系重大的问题。笔者所在的泸州市纳溪区人民法院在审理一起历经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等七个单位层层鉴定的罕见的缠诉案件中,主动邀请人大、政协委员旁听,使案件的审判效果达到了最大化,又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后,获得了一些有益的启示。现作以下浅显的探讨,以求同仁赐教。
一、 设立人大、政协委员旁听制度的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百二十五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案件,除法律规定的特别情况外,一律公开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法院组织法》第十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案件,除涉及国家机密、个人阴私和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外,一律公开进行”。同时,三大诉讼法也对案件的公开审理和不公开审理作出了明确的、详细的规定。由此可见:人民法院审理案件一般的,多数的情况是公开的,不公开只是例外,仅是少数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法院法庭规则》第八条规定“公开审理的案件,公民可以旁听……”,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作为公民的代表,也属公民的范畴,自然可以旁听。以上这些规定,为人大、政协委员旁听人民法院审理案件,提供了法律依据和现实的可能性。也为设立人大、政协委员旁听制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是不容质疑的。
二、设立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旁听制度的意义
人大、政协委员旁听人民法院审理案件是基于法律的规定,受到法律的保护。2000年最高人民法院作出的《关于加强与人大代表联络工作的决定》,明确提出应邀请人大代表旁听案件的审判。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在2002年向全国人大代表报告工作时,也专门说到“通过邀请全国人大代表视察、检查工作,旁听案件审判等方式,通报法院重大事项,征求意见和建议。”由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特殊身份,对人民法院的庭审活动依法监督,可以增强办案的透明度,提高办案效率,对促进庭审的最优化,办案效果的最大化具有重要意义。
1、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旁听案件的审理,便于实施切实有效的监督,促进司法公正。“人大”是法律监督机关,“政协”实施的是民主监督。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加旁听,对审判人员的着装、行为作风是否规范,庭审秩序是否井然,程序是否公正,实体处理是否有据、合法、公平,乃至整个审判活动实施监督,主要是对程序方面提出意见、建议,便于人民法院及时更正、调整,提高办案效率,切实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充分行使,促进程序公正,以程序公正保证实体公正。自然也就避免了暗箱操作,增强了办案的透明度。此外,人民法院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旁听案件审理,加强了人民法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沟通,增进了了解,便于主动接受人大、政协的监督;得到人大、政协的支持、帮助,有利于人民法院各项工作的开展。
2、促进办案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最大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较一般公民而言,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水平和法律知识,具有较为广泛的影响力。他们对人民法院的判决一般都能正面的宣传,由于他们的宣传是持久的,广泛的,在人民群众中产生深远的影响,其效果不亚于一次大规模的普法活动,比如,我院在审理轰动法学界的“二奶案件”中,由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了旁听,他们在日后的宣传中坚持了正确的舆论导向——肯定法院的判决,对“包二奶”这种不道德、丑恶的社会现象予以鞭挞。因此,对法院的判决,当地人妇孺皆知,并且对“包二奶”这种现象切齿痛恨。所以,通过该案的审理,起到了教育一片的作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旁听了案件庭审后,能真实的感受到法庭的庄严肃穆,有助于他们法律意识增强、依法办事意识的增强,有助于他们在日后的工作中为人民法院营造良好的外部执法环境,防止说情风、托人风、暴力抗法现象的发生,为人民法院公平、公正、公开审理各类案件提供保障。
3、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代表作用,通过他们的解释,避免缠诉,促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人大、政协委员由人民群众选举产生,在群众中有较高的声望,充分发挥他们的长处。人民法院的已决案件通过他们的解释、宣传,让当事人赢得清清楚楚,输得明明白白,让那些打算缠诉、上访的案件消灭在萌芽状态,使当事人服判息诉,从而有力地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三、 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旁听制度的规范
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旁听案件的审理时,他们不是以自己的身份参与旁听,而是代表人大常委会、政协委员会旁听案件的审理,对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实施监督。同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法院审判活动的监督是一种法律监督,事后监督,不是个案监督,无权对实体问题的裁量发表意见。为了保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旁听落到实处,除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法院法庭规则》外,还应按以下要求进行规范。
1、凡是公开审理的案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均可旁听。对本地区重大的、有影响的案件,人民法院应当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旁听案件的审理。
2、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旁听案件开庭,由人民法院邀请或人大、政协提出而启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个人申请旁听案件开庭的,应在3日前告知人民法院,听侯人民法院通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旁听人民法院开庭审案,属于履行义务,不计报酬。
3、人民法院指派专人负责和人大、政协联络,应在开庭3日前向人大、政协发出邀请函,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加旁听,并安排协调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旁听案件开庭的有关事宜。
4、强调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要带头遵守法庭纪律,因为法庭是庄严的、神圣的。人民法院此时是在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法庭的秩序置于审判长或独任审判员的统一指挥之下,即使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不能例外,否则就乱了套,走到了反面。
5、由法院指派专人给应邀参加旁听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发放旁听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应佩带旁听证按时到庭参加旁听。使其和一般旁听群众区别开来,自觉遵守、维护法庭秩序,在旁听群众中起好表率作用。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神圣感、使命感体现出来。
6、人民法院为参与旁听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安排好旁听席。一则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旁听的形式规范起来;二则使他们看得明,听得清审判活动的全过程,保证旁听有实在的效果。
7、提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注意,在旁听时既要注意自己的特殊身份,又不能搞特殊化,明确既是权利,更是一种义务。如果对审判活动有意见,应当在闭庭后,采用书面或口头的形式提出,不得在庭审中提出,干扰审判活动的进行。
8、人民法院应加强同人大、政协的联系、沟通,主动搜集旁听案件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反馈回来的信息,及时查漏补缺,改进工作,力争上台阶。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批评、建议作为前进的不竭动力,这是设立该项制度之目的。
总之,设立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旁听案件庭审制度,有利于“人大”、“政协”走进法院,了解法院,理解法院,支持法院,乃至支持人民法院正在进行的各项改革,促进人民法院的工作上台阶,应将这一新举措制度化、日常化。

泸州市纳溪区人民法院 兰平 电话0830——2801182

附件:
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人民法院
关于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旁听案件庭审若干规定(试行)

第1条 为了进一步完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旁听人民法院案件庭审制度,保证人大、政协切实有效对人民法院的工作实行监督,提高人民法院的执法水平,保证公正高效的实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法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法庭规则》的相关规定,特制定本规定。
第2条本规定所指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是指经正式选举产生的任期内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各级政治协商委员会委员。
第3条凡人民法院公开审理的案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均可旁听,对本地区重大的、有影响的公开审理的案件,人民法院应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旁听案件审理。
第4条 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旁听案件开庭,由人民法院邀请或人大、政协提出而启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个人申请旁听案件开庭的,应在3日前告知人民法院,听侯人民法院通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旁听人民法院开庭审案,属于履行义务,不计报酬。
第5条人民法院的监察室负责和人大、政协联络,应在开庭3日前向人大、政协发出邀请函,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加旁听,并安排协调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旁听案件开庭的有关事宜。
第6条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旁听人民法院审理案件,除应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法庭规则》外,还应遵守以下规定:
(1) 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应佩戴人民法院发放的旁听证入庭旁听。
(2) 参与旁听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应在人民法院安排的专用旁听席就坐。
(3) 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应在开庭前,按时到庭旁听。
(4) 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要带头遵守法庭纪律,维持法庭秩序。
(5) 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如对审判活动有意见应在闭庭后,采用书面或口头的形式提出,不得于庭审中提出,干扰审判活动的进行。
第7条人民法院在案件宣判前或宣判后主动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案件的处理意见。
第8条人民法院应加强同人大、政协的联系,定期召开联席会,主动搜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反馈回来的信息,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第9条 本规定与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和上级法院指导性意见相冲突的,以其相应规定为准。
第10条 本规定从下发之日开始执行。本规定的解释权为本院审判委员会。

二00二年七月二十日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统一机动车销售发票式样问题的通知

国家税务总局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统一机动车销售发票式样问题的通知
国税发[1998]203号

1998-11-18国家税务总局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
为配合车辆购置税的开征,做好机动车销售发票的印制和管理工作,总局决定统一机动车销售发票的式样,现就有关问题明确如下:
一、凡从事机动车零售业务的单位或个人,在销售机动车(不包括销售旧机动车)收取款项时,必须使用税务机关印制的“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以下简称机动车发票)。
二、机动车发票的式样由国家税务总局设计(式样附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负责组织印制。
三、机动车发票分为手工票和计算机票两种。基本联次为六联,即存根联、发票联、记帐联、注册登记联(公安车辆管理部门留存)、报税联(税务机关留存)和提货联;第一联为黑色,第二联为棕色,第三联为兰色,第四联为绿色,第五联为红色,第六联为黄色。各地可根据需要增
加联次。手工票规格为214mm×150mm(25开);计算机发票规格为241mm×153mm。为了保证发票填开的准确性,凡有条件的机动车销售单位或销售市场均应当使用计算机发票。
四、发票内容中“身份证号码”指购车人身份证号码,“组织机构代码”指由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企业、事业和社会团体统一代码;“进口证明书号”指海关货物进口证明书号码;“商检单号”指商检局进口机动车车辆车检验单号码;“合同单号”指销货单位与购车人签定的购车合同
号码;“车辆识别代码”指表示机动车身份的统一代码(即“VIN”);“单价”指含税(增值税)价格;“价外费用”指车价以外的费用;“价费合计金额”指车价和价外费用合计;“纳税人识别号、地址、电话、开户银行、帐号”指销货单位所属情况;“审核单位”指工商行政管理
机关。在发票内容中,对涉及到有关部门尚未作出明确规定的项目可不填写。
五、发票印制要求和启用时间
机动车发票应严格按照全国统一防伪措施印制。各地税务机关应将机动车发票票样送工商和公安机关备案。机动车发票从1999年1月1日开始启用,旧版发票停止使用。
开征车辆购置税是进一步完善财税体制改革,实施费改税方针的重要内容之一。做好机动车发票的印制和管理工作是保证车辆购置税的顺利实施,打击利用机动车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有力措施,各级税务机关一定要抓紧抓好此项工作,保证纳税人按时使用新印制的发票。

附件: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式样)

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
№ 0000000
存 根 联
=========
年 月 日
-------------------------------------------------
|购货单位(人)| |身份证号码/组织机构代码| |
|-------|-------------|------------|------------|
|车辆类型 | |厂牌型号 | |产 地| |
批 |-------|------|------|------------|----|-------|
印 |合格证号 | |进口证明书号| |商检单号| |
文 |-------|-------------|------------|------------|
号 |发动机号码 | |车架号码/车辆识别代码 | |
× |-------|--------------------------|------------|
× |数 量| 壹 |单 价| |合同单号| |
本 |---|---|---------------------------------------|
数 |价 外|名 称| 费| 费| |第
× | |---|-------------|----------------|--------|一
× |费 用|金 额| | | |联

每 |-------|------------------------------|--------|
本 |价费合计金额 |(大写) 佰 拾 万 仟 佰 拾 元 角 分|¥_______|存
份 |-------|------------------------------|--------|
数 |销货单位名称 | |地 址| |电 话| |根
× |-------|-------------|----|-----------|---|----|
× |纳税人识别号 | |开户银行| |帐 号| |联
印 |--------------------------|--------------------|
刷 |备|一车一票。 |审 核| |
厂 | | | | |
| | |单 位| |
|注| |(盖章)| |
-------------------------------------------------
销货单位(章): 开票人: 收款人:

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
№ 0000000
发 票 联
=========
年 月 日
-------------------------------------------------
|购货单位(人)| |身份证号码/组织机构代码| |
|-------|-------------|------------|------------|
|车辆类型 | |厂牌型号 | |产 地| |
批 |-------|------|------|------------|----|-------|
印 |合格证号 | |进口证明书号| |商检单号| |
文 |-------|-------------|------------|------------|
号 |发动机号码 | |车架号码/车辆识别代码 | |
× |-------|--------------------------|------------|
× |数 量| 壹 |单 价| |合同单号| |
本 |---|---|---------------------------------------|
数 |价 外|名 称| 费| 费| |第
× | |---|-------------|----------------|--------|二
× |费 用|金 额| | | |联
每 |-------|------------------------------|--------|
本 |价费合计金额 |(大写) 佰 拾 万 仟 佰 拾 元 角 分|¥_______|发
份 |-------|------------------------------|--------|
数 |销货单位名称 | |地 址| |电 话| |票
× |-------|-------------|----|-----------|---|----|
× |纳税人识别号 | |开户银行| |帐 号| |联
印 |--------------------------|--------------------|
刷 |备|一车一票。 |审 核| |
厂 | | | | |
| | |单 位| |
|注| |(盖章)| |
-------------------------------------------------
销货单位(章): 开票人: 收款人:

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
№ 0000000
记 帐 联
=========
年 月 日
-------------------------------------------------
|购货单位(人)| |身份证号码/组织机构代码| |
|-------|-------------|------------|------------|
|车辆类型 | |厂牌型号 | |产 地| |
批 |-------|------|------|------------|----|-------|
印 |合格证号 | |进口证明书号| |商检单号| |
文 |-------|-------------|------------|------------|
号 |发动机号码 | |车架号码/车辆识别代码 | |
× |-------|--------------------------|------------|
× |数 量| 壹 |单 价| |合同单号| |
本 |---|---|---------------------------------------|
数 |价 外|名 称| 费| 费| |第
× | |---|-------------|----------------|--------|三
× |费 用|金 额| | | |联

每 |-------|------------------------------|--------|
本 |价费合计金额 |(大写) 佰 拾 万 仟 佰 拾 元 角 分|¥_______|记
份 |-------|------------------------------|--------|
数 |销货单位名称 | |地 址| |电 话| |帐
× |-------|-------------|----|-----------|---|----|
× |纳税人识别号 | |开户银行| |帐 号| |联
印 |--------------------------|--------------------|
刷 |备|一车一票。 |审 核| |
厂 | | | | |
| | |单 位| |
|注| |(盖章)| |
-------------------------------------------------
销货单位(章): 开票人: 收款人:

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
№ 0000000
注 册 登 记 联
=========
年 月 日
-------------------------------------------------
|购货单位(人)| |身份证号码/组织机构代码| |
|-------|-------------|------------|------------|
|车辆类型 | |厂牌型号 | |产 地| |
批 |-------|------|------|------------|----|-------|
印 |合格证号 | |进口证明书号| |商检单号| |
文 |-------|-------------|------------|------------|
号 |发动机号码 | |车架号码/车辆识别代码 | |
× |-------|--------------------------|------------|
× |数 量| 壹 |单 价| |合同单号| |
本 |---|---|---------------------------------------|
数 |价 外|名 称| 费| 费| |第
× | |---|-------------|----------------|--------|四
× |费 用|金 额| | | |联
每 |-------|------------------------------|--------|
本 |价费合计金额 |(大写) 佰 拾 万 仟 佰 拾 元 角 分|¥_______|注
份 |-------|------------------------------|--------|册
数 |销货单位名称 | |地 址| |电 话| |登
× |-------|-------------|----|-----------|---|----|记
× |纳税人识别号 | |开户银行| |帐 号| |联
印 |--------------------------|--------------------|
刷 |备|一车一票。 |审 核| |
厂 | | | | |
| | |单 位| |
|注| |(盖章)| |
-------------------------------------------------
销货单位(章): 开票人: 收款人:

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
№ 0000000
报 税 联
=========
年 月 日
-------------------------------------------------
|购货单位(人)| |身份证号码/组织机构代码| |
|-------|-------------|------------|------------|
|车辆类型 | |厂牌型号 | |产 地| |
批 |-------|------|------|------------|----|-------|
印 |合格证号 | |进口证明书号| |商检单号| |
文 |-------|-------------|------------|------------|
号 |发动机号码 | |车架号码/车辆识别代码 | |
× |-------|--------------------------|------------|
× |数 量| 壹 |单 价| |合同单号| |
本 |---|---|---------------------------------------|
数 |价 外|名 称| 费| 费| |第
× | |---|-------------|----------------|--------|五
× |费 用|金 额| | | |联
每 |-------|------------------------------|--------|
本 |价费合计金额 |(大写) 佰 拾 万 仟 佰 拾 元 角 分|¥_______|报
份 |-------|------------------------------|--------|
数 |销货单位名称 | |地 址| |电 话| |税
× |-------|-------------|----|-----------|---|----|
× |纳税人识别号 | |开户银行| |帐 号| |联
印 |--------------------------|--------------------|
刷 |备|一车一票。 |审 核| |
厂 | | | | |
| | |单 位| |
|注| |(盖章)| |
-------------------------------------------------
销货单位(章): 开票人: 收款人:

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
№ 0000000
提 货 联
=========
年 月 日
-------------------------------------------------
|购货单位(人)| |身份证号码/组织机构代码| |
|-------|-------------|------------|------------|
|车辆类型 | |厂牌型号 | |产 地| |
批 |-------|------|------|------------|----|-------|
印 |合格证号 | |进口证明书号| |商检单号| |
文 |-------|-------------|------------|------------|
号 |发动机号码 | |车架号码/车辆识别代码 | |
× |-------|--------------------------|------------|
× |数 量| 壹 |单 价| |合同单号| |
本 |---|---|---------------------------------------|
数 |价 外|名 称| 费| 费| |第
× | |---|-------------|----------------|--------|六
× |费 用|金 额| | | |联
每 |-------|------------------------------|--------|
本 |价费合计金额 |(大写) 佰 拾 万 仟 佰 拾 元 角 分|¥_______|提
份 |-------|------------------------------|--------|
数 |销货单位名称 | |地 址| |电 话| |货
× |-------|-------------|----|-----------|---|----|
× |纳税人识别号 | |开户银行| |帐 号| |联
印 |--------------------------|--------------------|
刷 |备|一车一票。 |审 核| |
厂 | | | | |
| | |单 位| |
|注| |(盖章)| |
-------------------------------------------------
销货单位(章): 开票人: 收款人:

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
№ 0000000
存 根 联
=========
年 月 日
-------------------------------------------------
|购货单位(人)| |身份证号码/组织机构代码| |
|-------|-------------|------------|------------|
|车辆类型 | |厂牌型号 | |产 地| |
|-------|------|------|------------|----|-------|
批 |合格证号 | |进口证明书号| |商检单号| |
印 |-------|-------------|------------|------------|
文 |发动机号码 | |车架号码/车辆识别代码 | |
号 |-------|--------------------------|------------|
× |数 量| 壹 |单 价| |合同单号| |
× |---|---|---------------------------------------|
本 |价 外|名 称| 费| 费| |第
数 | |---|-------------|----------------|--------|一
× |费 用|金 额| | | |联
× |-------|------------------------------|--------|
每 |价费合计金额 |(大写) |¥_______|存
本 |-------|------------------------------|--------|
份 |销货单位名称 | |地 址| |电 话| |根
数 |-------|-------------|----|-----------|---|----|
× |纳税人识别号 | |开户银行| |帐 号| |联
× |--------------------------|--------------------|
印 |备|一车一票,机用发票手开无效。 |审 核| |
刷 | | | | |
厂 | | |单 位| |
|注| |(盖章)| |
-------------------------------------------------
销货单位(章): 开票人: 收款人:

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
№ 0000000
发 票 联
=========
年 月 日
-------------------------------------------------
|购货单位(人)| |身份证号码/组织机构代码| |
|-------|-------------|------------|------------|
|车辆类型 | |厂牌型号 | |产 地| |
|-------|------|------|------------|----|-------|
批 |合格证号 | |进口证明书号| |商检单号| |
印 |-------|-------------|------------|------------|
文 |发动机号码 | |车架号码/车辆识别代码 | |
号 |-------|--------------------------|------------|
× |数 量| 壹 |单 价| |合同单号| |
× |---|---|---------------------------------------|
本 |价 外|名 称| 费| 费| |第
数 | |---|-------------|----------------|--------|二
× |费 用|金 额| | | |联
× |-------|------------------------------|--------|
每 |价费合计金额 |(大写) |¥_______|发
本 |-------|------------------------------|--------|
份 |销货单位名称 | |地 址| |电 话| |票
数 |-------|-------------|----|-----------|---|----|
× |纳税人识别号 | |开户银行| |帐 号| |联
× |--------------------------|--------------------|
印 |备|一车一票,机用发票手开无效。 |审 核| |
刷 | | | | |
厂 | | |单 位| |
|注| |(盖章)| |
-------------------------------------------------
销货单位(章): 开票人: 收款人:

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
№ 0000000
记 帐 联
=========
年 月 日
-------------------------------------------------
|购货单位(人)| |身份证号码/组织机构代码| |
|-------|-------------|------------|------------|
|车辆类型 | |厂牌型号 | |产 地| |
|-------|------|------|------------|----|-------|
批 |合格证号 | |进口证明书号| |商检单号| |
印 |-------|-------------|------------|------------|
文 |发动机号码 | |车架号码/车辆识别代码 | |
号 |-------|--------------------------|------------|
× |数 量| 壹 |单 价| |合同单号| |
× |---|---|---------------------------------------|
本 |价 外|名 称| 费| 费| |第
数 | |---|-------------|----------------|--------|三
× |费 用|金 额| | | |联
× |-------|------------------------------|--------|
每 |价费合计金额 |(大写) |¥_______|记
本 |-------|------------------------------|--------|
份 |销货单位名称 | |地 址| |电 话| |帐
数 |-------|-------------|----|-----------|---|----|
× |纳税人识别号 | |开户银行| |帐 号| |联
× |--------------------------|--------------------|
印 |备|一车一票,机用发票手开无效。 |审 核| |
刷 | | | | |
厂 | | |单 位| |
|注| |(盖章)| |
-------------------------------------------------
销货单位(章): 开票人: 收款人:

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
№ 0000000
注 册 登 记 联
=========
年 月 日
-------------------------------------------------
|购货单位(人)| |身份证号码/组织机构代码| |
|-------|-------------|------------|------------|
|车辆类型 | |厂牌型号 | |产 地| |
|-------|------|------|------------|----|-------|
批 |合格证号 | |进口证明书号| |商检单号| |
印 |-------|-------------|------------|------------|
文 |发动机号码 | |车架号码/车辆识别代码 | |
号 |-------|--------------------------|------------|
× |数 量| 壹 |单 价| |合同单号| |
× |---|---|---------------------------------------|
本 |价 外|名 称| 费| 费| |第
数 | |---|-------------|----------------|--------|四
× |费 用|金 额| | | |联
× |-------|------------------------------|--------|
每 |价费合计金额 |(大写) |¥_______|注
本 |-------|------------------------------|--------|册
份 |销货单位名称 | |地 址| |电 话| |登
数 |-------|-------------|----|-----------|---|----|记
× |纳税人识别号 | |开户银行| |帐 号| |联
× |--------------------------|--------------------|
印 |备|一车一票,机用发票手开无效。 |审 核| |
刷 | | | | |
厂 | | |单 位| |
|注| |(盖章)| |
-------------------------------------------------
销货单位(章): 开票人: 收款人:

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
№ 0000000
报 税 联
=========
年 月 日
-------------------------------------------------
|购货单位(人)| |身份证号码/组织机构代码| |
|-------|-------------|------------|------------|
|车辆类型 | |厂牌型号 | |产 地| |
|-------|------|------|------------|----|-------|
批 |合格证号 | |进口证明书号| |商检单号| |
印 |-------|-------------|------------|------------|
文 |发动机号码 | |车架号码/车辆识别代码 | |
号 |-------|--------------------------|------------|
× |数 量| 壹 |单 价| |合同单号| |
× |---|---|---------------------------------------|
本 |价 外|名 称| 费| 费| |第
数 | |---|-------------|----------------|--------|五
× |费 用|金 额| | | |联
× |-------|------------------------------|--------|
每 |价费合计金额 |(大写) |¥_______|报
本 |-------|------------------------------|--------|
份 |销货单位名称 | |地 址| |电 话| |税
数 |-------|-------------|----|-----------|---|----|
× |纳税人识别号 | |开户银行| |帐 号| |联
× |--------------------------|--------------------|
印 |备|一车一票,机用发票手开无效。 |审 核| |
刷 | | | | |
厂 | | |单 位| |
|注| |(盖章)| |
-------------------------------------------------
销货单位(章): 开票人: 收款人:

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
№ 0000000
提 货 联
=========
年 月 日
-------------------------------------------------
|购货单位(人)| |身份证号码/组织机构代码| |
|-------|-------------|------------|------------|
|车辆类型 | |厂牌型号 | |产 地| |
|-------|------|------|------------|----|-------|
批 |合格证号 | |进口证明书号| |商检单号| |
印 |-------|-------------|------------|------------|
文 |发动机号码 | |车架号码/车辆识别代码 | |
号 |-------|--------------------------|------------|
× |数 量| 壹 |单 价| |合同单号| |
× |---|---|---------------------------------------|
本 |价 外|名 称| 费| 费| |第
数 | |---|-------------|----------------|--------|六
× |费 用|金 额| | | |联
× |-------|------------------------------|--------|
每 |价费合计金额 |(大写) |¥_______|提
本 |-------|------------------------------|--------|
份 |销货单位名称 | |地 址| |电 话| |货
数 |-------|-------------|----|-----------|---|----|
× |纳税人识别号 | |开户银行| |帐 号| |联
× |--------------------------|--------------------|
印 |备|一车一票,机用发票手开无效。 |审 核| |
刷 | | | | |
厂 | | |单 位| |
|注| |(盖章)| |
-------------------------------------------------
销货单位(章): 开票人: 收款人:



1998年11月18日